“百千万工程”看黄埔,多项颠覆性技术产品在此开花结果
今年正值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15周年,也是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见成效之年。在广州黄埔区,科技正飞速发展,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,“颠覆性技术”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今年正值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15周年,也是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见成效之年。在广州黄埔区,科技正飞速发展,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,“颠覆性技术”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今年正值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15周年,也是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见成效之年。在广州黄埔区,科技正飞速发展,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,“颠覆性技术”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新快报讯在驻清远市连州大路边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组织和协调下, 9月11日,广州市对口帮扶大路边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牵头单位——黄埔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、主任龚伟河率队赴清远市连州市大路边镇,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,并出席“黄埔-大路边消费帮扶馆”开馆揭牌仪
前苏联学界认为,中国上世纪20年代的黄埔军校是在苏联政府的援助下创建起来的。这种看法不无道理,因为事实的确如此。国民党在开办军校之初乃至“黄埔军校成立时,孙中山既没有经费,也没有枪炮”[1]。苏联在这两方面所提供的援助(其还有顾问人员的援助,将另撰文论述之),
孙立人与黄杰在税警总团时期的交集,是一段被“黄埔系”与“宋子文系”冲突裹挟、又被抗战烽火淬炼的复杂关系。二人同为税警总团的核心人物,却因出身、教育、性格、靠山迥异,三年里始终“同床异梦”:黄杰以蒋介石手令为尚方宝剑,要把这支宋子文私兵彻底“黄埔化”;孙立人凭藉
1945 年 9 月初,回到了南京的蒋介石正为东北人事安排犯愁。日军虽已投降,东三省却还没真正回到国人手里,那里的工厂、铁路和兵工厂基本没遭破坏,这也意味着谁攥住东北,谁就握住了下一步的主动权。
黄埔盛夏枝头的荔枝红,是千年农耕文明孕育的甜蜜结晶。无论是玉岩书院的千年古荔,还是贤江连绵的百年荔海,其深厚的农业根基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悠远。这一切的源头,或许就藏在黄埔区龙湖街汤村西南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岗——甘草岭之下。2017年至2024年,这里的考古发掘揭
常言道,“打虎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”,这句话用来形容廖氏三兄弟再合适不过了,他们三人分别是廖运周、廖运升、廖运泽。说到抗日时期的兄弟作战模式,不得不使人联想到之前热播的一部电视剧《伪装者》。
1976年端午节,中国台北一户人家,饭桌上热闹非凡。家人正低头夹菜,忽然传来老者的一声吩咐:“小越,去书房把我的笔和纸拿来。”
当亿航智能EH216-S在墨西哥城上空以200公里时速掠过,当美团无人机获得迪拜首张超视距运营资质,中国低空经济正从技术输出向标准输出跃迁。英国广播公司评价道:“在无人机+人工智能+新能源领域,中国的创新速度和广度令人惊叹。”这场全球低空竞技中,中国如何从追随
很多时候,我们习惯了用成王败寇的眼光看历史,觉得战争结束,敌人就只有逃命一条路。可现实并不总是这么黑白分明。你相信吗?在北京北边有个“功德林”,当年那些国民党手里握兵的将军、前倨后恭地多少都在那里住过。最初,这地方是个“战犯管理所”,可呆过的人后来都说:其实更
提到国民党军队抗日,有人张嘴就是正面战场阵亡了300多万,几秒钟就能查出来的数字,为什么要刻意夸大?无非是伤亡数字不足以达到他们的目的,有人有个奇怪的逻辑,死的越多功劳才越大,对于国民政府认定的132万这个阵亡数字,肯定是相当不满意。
千年文脉映花城,羊城八景展魅力。9月7日,由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、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指导,广州市黄埔区图书馆、广州市黄埔教育基金会主办、黄埔区作家协会协办的专题讲座《羊城八景:城市文化的精神》在黄埔区图书馆香雪总馆拉开序幕,活动特邀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